産婦産後出汗的程度與産婦自身的體質、産程是否順利等因素有關。産婦出汗的程度其實提示了産婦元氣虧損的輕重。月子期若能及時調整身體,出汗多的狀況多半可以自愈。
食療調理可以通過使用一些降火潤燥、滋陰補益、生津止渴的食物來輔助調理。
大棗北芪湯
【食材】大棗5枚,北芪6克。
【做法】將大棗、北芪洗幹淨,放入炖盅中,加1碗水,隔水炖1小時,溫熱服用。一天兩次。
【工藝關鍵】北芪可以連用2次,如已經有産後失血過多,虛脫、盜汗,可以把北芪換成西洋參,人參量可以加至15-30克。
大棗北芪湯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产妇失血、气短乏力、盗汗、心悸失眠等症。
砂鍋人參雞
【食材】嫩母雞1250克,人參5克,高湯I500克,豬油75克,鹽、料酒味精、蔥段、姜塊各適量。
【制法】將人參用清水洗淨,切成薄片;母雞宰後,洗淨,剁去爪,放入開水鍋中氽透,撈出控去水分;鍋內加入豬油燒熱,放入蔥、姜炒出香味,加入料酒、高湯、鹽、味精,待湯開幾次之後,揀出蔥、姜,倒入砂鍋內,再把母雞及人參放進鍋裏,用小火炖至肉爛,撇去浮油即可。
【功效】具有益氣養血,補養髒腑,增乳催奶的功效,對産後因氣虛而自汗的新媽媽,可達到止汗的目的。
黃芪羊肉湯
【食材】黃芪、山藥各15克,羊肉90克,桂圓肉10克,鹽、姜,蔥,味精各適量。
【制法】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撈出後,立即用冷水浸泡一下,以去除膻味;砂鍋內放水煮開,加入羊肉及3味中藥同煮,煮至肉爛熟,再放入調味料,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健脾生血,補脾腎,益氣斂津,對産後因氣血不足所致自汗的新媽媽有益。
小麥粥
【食材】小麥仁30克,糯米10克。
【制法】小麥仁淘洗幹淨,曬幹,炒香後研成細粉.糯米淘洗幹淨;將糯米放進鍋內,加入清水,置火上煮,待米爛後下小麥粉,煮至粥汁黏稠時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收斂汗液。凡是有氣虛自汗症狀的新媽媽均可食用。
羊肚粥
【食材】羊肚1個,糯米60克,紅棗5枚。
【制法】將羊肚洗淨,糯米用水浸透,把糯米與紅棗同放羊肚內,縫好口,放盆內隔水炖熱,佐餐食用。食用時切開羊肚,調好味。
【功效】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
除了日常的飲食療法外,産婦還應有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適當增加運動鍛煉,如在房間內走動等。還應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能夠有效地幫助産後身體的恢複~
寶媽産後水腫,可能是脾胃虛弱,也可能是腎氣虛弱,導致體內水分過多,在增重的同時,會出現眼皮、小腿等部位出現水腫狀況。
一般新媽媽會在産褥期間出現下肢或全身水腫。出現水腫後,會出現頭暈心悸、脈象無力等症狀。
推薦食療食譜
01鴨肉粥,原料:大米50g,鴨肉100g,蔥段、姜絲、鹽適量。
做法:
1.鍋中放入清水,加入鴨肉、蔥段,中火煮30分鍾,取出鴨肉放涼,並切絲。
2.鍋中放入大米,加入住過鴨肉的高湯,小火煮30分鍾。
3.再放入鴨肉、姜絲,煮20分鍾。
4.出鍋前加鹽,即可。
02紅小豆薏米姜湯,原料:紅小豆50g,薏米50g,老姜5片,白糖適量。
做法:
1.紅小豆和薏米用冷水浸泡3小時。
2.將姜片、紅小豆、薏米放入鍋中,加清水,大火煮沸。
3.轉小火煮40分鍾,直至熟透後,加白糖即可。
03鯉魚紅豆湯
營養分析:鯉魚味甘、性平,具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止號嗽下氣之功效,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乳汁不通皆有益。平時鯉魚多紅燒,鯉魚紅豆湯是專爲治療水腫之用,平時較爲少見。
紅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髒病和腎病、水腫有益。
制作方法:
1、將鯉魚去內髒及鱗,洗淨,切塊。
2、紅豆洗淨。
3、鯉魚切塊和紅豆一起入鍋煮熟,不用加食鹽,適量放姜絲調劑魚腥。
4、用隔水電炖盅炖也挺好,一小時即可。若嫌紅豆熟的慢,可事先先水煮一下。
04番茄汁茭白羹
營養分析:茭白具有利尿止渴、解酒的作用;番茄有健胃消食、降低血壓的功效。此羹重在清熱解、利尿降壓,對高血壓、水腫症等症有輔助療效。
制作方法:
1.茭白去殼去皮洗淨,在菜板上拍松,切成長條備用;
2.番茄洗淨,切瓣;
3.將植物油倒入鍋中,旺火燒至七成熱,下茭白炸至淡黃色,撈出瀝幹待用;
4.鍋中留少許油,將油燒熱,放入番茄醬煸炒,加入鮮湯、料酒、鹽、白糖,煮開;
5.然後放入番茄瓣和炸過的茭白,加蓋用小火焖燒至湯汁濃稠,用味精調味即可。
05陳皮綠豆沙,原料:綠豆仁75克、陳皮絲4條、冰糖適量、水6杯。
制作方法:
1.綠豆仁洗淨浸泡于水中20分鍾。
2.鍋中加水及陳皮煮滾,再加入綠豆仁滾煮10分鍾,改慢火煮至綠豆仁融化成沙,加入冰糖調至自己喜歡的甜度即可。
備注:綠豆沙對人本有清補潤髒的作用,可利小便,解除孕婦水腫問題。陳皮有治惡心嘔吐、幫助消化的功能。
本文標簽:月子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