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业的乱象至今已经二十余年,仍在低水平的层面上重复其弊端。一方面,大城市的雇主会越来越依赖保姆和鍾點工爲其生活分擔家務,但作爲供給方的保姆大軍卻一直處于魚龍混雜、難辨優劣的從業狀態。雖然從業者彼此也具有很大的競爭及替代性,但其流動性之強烈,也在普遍降低對固定雇主的忠誠度與長期服務意圖。就此看來,雖然雇主貌似強勢的一方,有雇人和炒人的權力,卻常常要經曆無休止的選擇、甄別和磨合過程,更別說因爲信息不對等所遭遇的財産損失了。
2009年,广州已出台《家庭服务业服务规范》,一个合格的家政服務员,必须经过150学时的培训,方可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和上岗证。鍾點工按规定也需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家政服務人员必须具备三证:身份证、健康证(有效期在半年内)、国家职业资格证或上岗证。這無疑是在給如此混亂的行業樹立標准。但且不說業主無法鑒定各種“證”的真僞和水分,就算真有證也未必符合應有的業務能力和思想素質。來自社會底層的勞動力,和身居高樓的雇主們需求之間,本身就有著價值觀的鴻溝,只是這個差異被交易價格掩蓋,好像雙方都是平等交易的樣子。可真的幹起活來,許多保姆往往就是盯著時間和錢在勞動,最起碼的敬業心都成了稀缺之貨。
若以公司化和连锁化运作,实施严格的准入门槛和系统培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姆和雇主之间的摩擦系数,以更好达成交易,压缩“次品率”。可惜雇主对“服务品牌”的渴望,却遭遇了诸如三×家政这样公司的种种不堪。如果家政公司是以赚钱为唯一导向,迟早要出问题。无奈,类似公司在我们的城市多如牛毛,他们甚至都不加入什么协会,游离于监督之外。
本文標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