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的攝取其實很大部分可以從乳制品中獲得,不同年齡的寶寶對乳制品的需求是不同的:1歲以內的寶寶以乳制品作爲主食,可以通過每天700—800ml母乳或配方奶,取得足夠的蛋白質。
1岁以后,可以由乳制品与其它食物一起补充蛋白质摄取。如:每天400—500ml乳制品+鱼肉类100g(约等于大排半块、或两片鱼肉)+豆制品类50~100g+蔬菜水果类各50~100g(约等于5颗小青菜或一根香蕉)+米饭类100g(约等于1/3碗的饭)。
蛋白質在寶寶成長中扮演的角色
一、建造新组织:宝宝的成长需要大量蛋白质。
二、产生抗体:增强人体抵抗力。实验显示,当由低蛋白饮食改成高蛋白饮食后,身体产生的抗体在一周内会增加一倍。
三、构成血浆蛋白:缺乏时易造成水肿。
四、供给热能。
關于營養攝取的幾個疑問:
Q:寶寶平時的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都不缺,爲什麽到醫院查出來是“營養性貧血”呢?
A:可能是膳食中的鐵營養不夠,造成缺鐵性貧血。含鐵豐富的食物有紅色肉類如牛肉、豬肉、羊肉,以及動物肝髒等;此外,水果攝取也很重要,因爲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于機體吸收鐵元素。
此外,寶寶營養性貧血也可能是因爲新鮮蔬菜和水果吃得不夠,缺少葉酸造成的。由于葉酸的缺乏,骨髓裏的紅細胞就不能發育成熟,釋放到血液中的紅細胞存活壽命就會很短,因而發生營養性巨幼紅細胞貧血。
Q:我的寶寶每天吃很多水果,可醫生卻說她營養不良,這是怎麽回事?
A:如果寶寶每天吃大量的水果,甚至以果代飯,到了吃飯的時候,當然吃不下其它東西了。但是水果裏雖然有維生素,但卻不能代替其它必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等,因此寶寶當然容易營養不良。
Q:據說,寶寶偏食會引發孤獨症,有這樣一回事嗎?
A: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類食物中所含的磷、硫、氯等在人體內表現爲酸性,故被稱爲“酸性食物”。
平時幼兒的血液呈弱堿性,若長期大量攝入肉類、高糖等酸性食物,血液會隨之酸化,呈現酸性體質,使機體內環境平衡發生紊亂,時間一長可能會影響幼兒的心理發育。但兒童孤獨症的發生原因至今未明,可能是多因素引起的。
本文標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育嬰師月嫂开班培训通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