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孩子最好的口糧,母乳喂養也是公認的最佳喂養方式。
但是,很多媽媽會在母乳喂養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困難,這時候,作爲專業月嫂的我們,就要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爲媽媽們解決這些哺乳難題。
01奶水不足怎麽辦?
月子裏的媽媽經常會擔心自己母乳不夠,曾有數據顯示,大約25%到35%的媽媽斷奶或者加配方奶的原因都是因爲“母乳不夠”。
但事實卻是,除了極其罕見的媽媽存在某些疾病的情況外,幾乎沒有證據顯示媽媽的産奶的能力會不足。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奶水分泌的少,就斷言“奶水不足”,不夠寶寶吃。
判斷奶水夠不夠吃,可以看以下幾個方面:
① 宝宝的尿量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在24小時內能尿6~8片尿不濕,尿液不黃,也沒有刺鼻的氣味,就說明媽媽的奶量是充足的。
② 宝宝的体重
如果寶寶在一個月期間的體重增長正常,就說明媽媽的奶水充足。
短期可能會因胃口不好,或者生病而有小波動,所以要看至少一個月的生長狀況。
寶寶剛出生的第一周,體重通常會降低5%~10%,這是正常的;頭3個月,體重增加非常快,平均每月可增重750克;4~6個月,體重增加較前3個月有所減緩,平均每月可增重500~600克;7~9個月,體重增加繼續減緩,平均每月可增重300~400克;10~12月,體重平均每月只增加150~250克。
③ 宝宝的状态
如果寶寶看上去非常機敏,眼睛明亮,嘴唇濕潤,皮膚也潤澤,就說明他吃的很好。
前面我們說過,正常情況下媽媽們的産奶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乳汁的分泌量少,很有可能是寶寶吮吸不夠,或者喂奶姿勢和銜乳姿勢不對造成的,這時候就要及時進行糾正。
關于正確的喂奶姿勢和銜乳姿勢,我們之前說過很多次,大家可以在文末查看。
02乳頭凹陷或扁平怎麽辦?
據統計,女性乳頭凹陷的發生率爲1%~2%,通常爲雙側,也可僅發生于一側,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容易藏汙納垢,更爲嚴重的是,乳頭凹陷會使寶寶難以吸吮乳汁,進而影響到寶媽母乳喂養的信心。
一般來講,程度較輕的乳頭凹陷不會影響正常哺乳,可以在平時生活中自己做一些矯正來幫助乳頭突出。
① 用“十字牵拉按摩法”牵拉乳头
以乳头为中心,双手食指放在乳晕两旁,先略向下压,再向两旁推开,然后推回;再把双手食指放在乳晕上方和下方,做同样的动作。
② 使用乳头吸引器
目前市面上有乳頭吸引器銷售,輕松一吸就可讓乳頭突出,相當方便實用。
雖然乳頭的類型因人而異,但是只要讓寶媽信念堅定,通常不會造成哺乳上的困難。
但是,姐妹們在日常指導寶媽哺乳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乳頭護理、清潔,以及指導寶媽采用正確的姿勢進行喂奶,這樣才不會造成乳頭受傷的情況。
03乳頭疼痛或皲裂了怎麽辦?
萬一寶媽出現了乳頭疼痛或乳頭皲裂,又該如何護理呢?
如果疼痛症狀較輕,皲裂不嚴重,仍可以繼續喂奶,但要注意糾正寶寶的銜乳姿勢,讓寶寶連同乳暈一起含住。
平時護理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避免过度使用沐浴用品
乳頭皲裂後,很多媽媽覺得用清潔效果好的沐浴用品清洗乳頭,能夠“殺死細菌”避免感染,從而讓乳頭更幹淨,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一方面,寶寶的嗅覺非常敏感,經常使用沐浴用品清潔乳頭,會使得乳頭上的母乳味道改變,會影響寶寶的吸吮欲望。
另一方面,過度清洗會破壞乳頭周圍的正常菌群,對乳頭的恢複反而不利。
② 用奶水或是羊脂膏環狀塗抹
乳頭出現皲裂,可在每次哺喂母乳後,用奶水或羊脂膏來進行乳頭的環狀塗抹,以保護好乳頭,避免乳頭發生感染。
③ 使用吸奶器
如果疼痛厲害,可以暫時停止親喂,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來喂給寶寶喝,等傷口恢複後再繼續親喂。
如果疼痛一直未緩解,皲裂反複發作,就要警乳腺炎的可能,需要及時就醫檢查。
04乳房漏奶怎麽辦?
與奶水分泌少相反的是,有些媽媽生完孩子後奶水不斷外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漏奶。
在醫學上,漏奶是指乳房不能儲存乳汁,隨産隨流的現象,也稱爲産後乳汁自出。
漏奶會弄濕衣服,既不舒服,又不好看,還容易滋生細菌。
不過,大多數媽媽漏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持續6周左右就會消失。
可以穿戴罩杯合適的文胸,將乳房托起,擡高乳頭位置,或者在罩杯內放置防溢乳墊;漏奶嚴重的媽媽,可以隨身攜帶護奶器,這樣溢出的奶水可以流入護奶器中,不會造成浪費;減少對乳房的刺激;准備一條幹淨毛巾,在漏奶時使用。
05乳房脹痛能喂奶嗎?
一般來說,部分媽媽會在自然分娩的第二天或剖腹産的第三天開始出現生理性的乳房腫脹,主要是因爲激素分泌引起的。
應對生理性乳脹最好的辦法是早接觸、早吮吸、早開奶。
在寶寶出生後,盡早跟媽媽進行肌膚接觸,鼓勵寶寶吮吸媽媽的乳頭,即使在奶水還沒下來的情況下,也要讓寶寶多吸。
如果媽媽乳房脹痛,還伴有紅、腫、熱等症狀,就要及時就醫檢查,是否有乳腺炎的可能。
以上這5個問題,姐妹們在上戶時會經常遇到,相信會對姐妹們日常工作也有一些幫助,如果您覺得文章有用,別忘記了分享給其他姐妹哦~
本文標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