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经历”,曾让众多毕业生在报考公务员时卡了壳。尤其是刚刚结束的“国考”报名,不少错失机会的考生,在论坛里发了不少牢骚。
不过,“基层工作经历”今后又多了条 “出路”。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在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工作岗位时可按有关规定视同基层工作经历。”大学生做家政,首次被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昨日,这条新聞被国内近百家网站转载,成为热门话题。在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越来越看重基层工作经历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家政企业和公务员考试专家等各方人士,如何看待这个新规?
贊同▲▲這一行如果不算基層工作經曆,啥算?
王德重(鄭州大豫家政有限公司老總)關鍵得讓大學生都知道
这个规定好是好,关键是得让大学生们都知道。
作为家政公司,我們隨時歡迎大學畢業生來加盟。假如他們以後考公務員或參加事業單位招聘,需要我們出具啥材料證明,我們也樂意成人之美。
我和爱人都是12年前从河南农大毕业的,一毕业,就开始干家政工作,先跟人打工半年,从普通的保洁员干起的,而后借了两三万元自己创业开公司,当时算是个体户吧。打工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从保洁员到队长,再到主管、经理。
我个人的体会是,大学生只要放下身份去做家政,比农民工更有优势,即使从长远看,也是有发展前途的。
我的公司有四五百员工,管理层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占到60%,而掂着工具去保洁的大学毕业生则在5%以下,即使有毕业生来了,也多是干三两天都走了,不过,有在校大学生来做兼职当保洁员的。
说这么多,还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事家庭服务业。国家出这个政策,估计也是这个初衷。
劉鵬(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三學生)拓寬了幹家政大學生的出路
大学生做家政,我认为无可厚非,不同的工作都有它自身的一定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政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扫地做饭等体力活,高素质大学生的加入,会使家政行业向着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同时,我认为社会需要一个更加包容的姿态,否则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不好意思说我是做家政的,因为社会都会认为自己做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姆”,是不入流没有地位的。
国务院出台文件把干家政算作基层工作经历,我认为这是从最高层面表达对家政的宽容和理解,有助于社会改善对家政的传统看法,同时也拓宽了选择家政这一行业的大学生的出路。
小許(鄭州某家政公司員工,大專畢業)幹這一行不是基層工作經曆,啥算?
我没啥好说的,选择到家政公司上班,只是暂时之计,先养活自己再说。要是干半年,能混上个主管经理啥的,我也会继续干下去。
到现在,我还没有考公务员的打算,进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倒有想法。
在我看来,有这个规定,对我们干家庭服务的毕业生来说,也不能说就是多大的优待或照顾。干这一行,不算基层工作经历,啥算工作经历,你说说看?
擔憂▲▲有沒有幹過家庭服務,如何界定?
鄭翔(鄭州家庭服務業協會秘書長)從事家庭服務業,不太好界定
国家出台这个规定,对家庭服务业来说,肯定是个好事。对大学生干这行,在政策上是个吸引。
可以这样说,家政公司的高校毕业生不少,但真正在一线干,带孩子、当保姆的人,寥寥无几。
去年,家协也曾和河南教育学院联合对几十个大学生开展育嬰師培训,这些学生也都拿到了育嬰師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我了解到的情况是,他们大多毕业后去了早教机构,或去做了奶粉厂商的销售代表,而去当育嬰師的人少之又少。
话又说回来,这个规定,我个人认为还不太好界定,具体来讲,“从事家庭服务业”是包括在家政公司上班的各类人,还是仅指在家庭服务一线的人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敲定。
空中飛虎(網友)不幹家庭服務,也能輕松開出這個證明
哈哈,我不能为了要基层工作经历,而去当保姆、干保洁,给人家哄孩子、擦马桶吧。
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谁来出?要是让家政公司出,那太简单了。一点不干家庭服务工作,也能轻松开出这个证明来。
釋疑▲▲“指導意見”其實只是個政策導向
王文成(公務員考試專家、考試學博士)再強調這點,是個政策導向
不否认,在每次公务员考试时,都会有不少毕业生因基层工作经历不“达标”,而不能报考某个公务员职位。所以,毕业生们和媒体对“基层工作经历”的关注,也就多了。
国家公务员考试对“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规定很明白,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而家庭服务企业化的表现,就是开家政公司。根据上面的界定,家政公司就属于其他经济组织的范畴。
我个人认为,国务院办公厅这个“指导意见”,再提到这一点,其实是个政策导向,是个强调,二者是暗合的。
本文標簽:
下一篇:家政員的服務範圍將更明確
相關推薦